在追求效率和产出的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,“敏捷”已不再陌生。

在数字化大时代下传统企业面临着种种挑战:效率永远跟不上市场业务需求,质量总是修修补补过日子,协同在部门墙面前无从谈起。很多企业结识了“敏捷”,开始尝试用敏捷组织转型来应对这些问题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,技术的变化、社会的变化,企业能够有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,而不是仅仅在一个成熟的产品上不断的优化,一个新的浪潮过来就被颠覆掉了,使企业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,尤其是面对急需转型的传统企业,如何去适应整个竞争激烈的市场,向数字化转型成为了一大难题。

敏捷和精益的关系

敏捷和精益的起源并不相同。敏捷的提出更多是通过复杂的软件开发中,要求人们从管理、技术去适应需求的变化。而精益思想更多的是通过传统行业的一套非常成功的方法或理念,让互联网行业认可并借鉴到软件领域,持续优化和改进,改变整个企业文化。比如看板,丰田生产方式中用来支持非集中“拉动式”生产控制而使用的卡片。作为精益生产的工具,它现在已经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制造企业之中。

敏捷和精益有很多的共同点。敏捷是适应变化,如果我们不适应变化,可能整个开发过程会浪费大量的团队精力以及测试精力,做出没有价值的产品或软件。精益也是消除浪费,通过企业流程的优化或工程技术能力、自动化的提升,从而消除整个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浪费。所以说,敏捷和精益都非常关注客户价值。敏捷是跨职能团队,关注客户价值。精益是需要企业真正去找到客户的价值所在。当然,在实践层面有非常多的重叠,敏捷和精益很难从方法层面把他们完全区分开。

数字化为传统企业带来的挑战

在这个数字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信号是—数字化时代有很强的不确定性。这种不确定性对于传统的IT部门,一旦提升到数字化部门后,更要求它具有探索能力。这也是在未来的3-5年时间里,传统行业都必须要利用敏捷和精益的思想来做的一件事情,否则根本无法响应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价值。

在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,有众多的传统企业会面临挑战。在通讯领域里面,一个产品通过千万行代码的构建,复杂度造成了它们现有的规模,最终还是需要敏捷来管理简化系统。对于金融行业,它的系统更是非常复杂,上一代的主机、小型机都复杂无比,系统有着上千万行代码,且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开发圈子。 所以,无论是按照现在的工程思想,以及存在的IT人员与业务配合的问题,业务已经把IT人员当成了自己的渠道商,特别是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冲突达到了不可调和的阶段。

如何实现精益企业

想成为精益企业,需要企业内部有一个数字创新平台,通过业务的动态去探索、实验。也就是频繁、快速的交付,完成数据分析并做好反馈、不断调整方向,以从中寻找最有可能适合企业的创新方向。

第一,持续交付能力

对于开发团队来说,任何时候一个想法变成了代码之后,可以让代码库里面的代码随时处于能发布的状态。这需要产品实验的团队有持续交付的能力,具备一行代码、一个单一特性、一个功能可随时推上线的能力,以准确观察每次交付给用户、业务带来的数据变化,从而判断它的价值所在。这对于大多传统企业来说,是个不小的挑战。

第二,数据分析能力

很多时候大家都在谈大数据分析给客户带来价值,但是在精益产品开发里面,企业内部,各个业务产品团队也可以借此直接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数据分析,以了解用户行为,业务指标的变化等。但是并不是简单的把数据拿出来,更多的是需要大量的分析结果,这并不是每个团队能够自己搭建的,当然这也可以做为一个服务,直接调用,来提供大数据分析能力,从而支撑业务创新。

传统企业复杂的管理流程,经常会涉及到组织结构变化、端到端很多流程的变化,经常会与原来的合规流程产生冲突,这时需要有策略的进行变革和推动。姚安峰表示,我们可以找一些组织风险不太高的试验区,把精益产品研发,甚至整个团队的组织架构、决策体系等团队开绿灯,但是规避企业传统固化的审计、合规的组织。通过尝试成功之后对这些固化的部门运作调整更加灵活。

不确定性使企业无法把握未来市场,创新是有可能找到未来市场上的突破点。应根据每个企业的基因,寻找它本身合适的改进思路。但是,我们必须要遵循敏捷和精益的原则,反馈必须要快、必须要短。